中国有个典故,叫作“好马不吃回头草”。,最新章节访问:ШШШ.79xs.СоМ。但袁世凯在走投无路之下,只好原路返回,又来到登州。他对吴长庆谎称,叔父也赞赏他的见解,令他还是投到吴大帅帐下。这时,由于朱盘铭在一旁关说,吴长庆不再拿袁世凯当小孩看待,开始给他一些事做。经此种种磨砺,袁世凯的纨绔劣习竟去之大半。
袁世凯在吴长庆营中很懂得“谦抑自下”,毫无世家子弟的架子,博得了营内上下的好感,加之办事干练,所以其地位“由食客而委员,由委员而营务处”一路飙升。袁世凯一度以为自己是扶不起的阿斗,没想到一旦找到自己的位置,不仅不要人扶,而且还能飞快地往前奔跑。
朱盘铭和周家禄对督促袁世凯的学业稀松平常,所以对比之下,袁世凯对将他赶出‘门’墙的张謇颇有微词。一开始,袁世凯对张謇执弟子礼,还算谦恭,后来随着地位的日益升高,与这位张季直也分庭抗礼起来。他对张謇的称呼一再变化,始而老师,后来是季直先生,季翁,最后干脆称其为季兄,引起张謇的不快。
张謇虽然不满意袁世凯的文章,但还是很赏识他的办事能力,所以常常在吴长庆面前为他吹捧。袁世凯自到了庆军,如鱼得水,对军队上的事情表示了极大的热情,原来这正是他的志趣所在。
俗话说,男要选对行,‘女’要选对郎。袁世凯暗下决心,既然立志从戎,就要像出使西域的汉代名将班超那样沿着这个路径走下去,以此作为自己的晋身之阶。所以他处处留心,任事不辞劳苦,很快取得吴长庆的好感。
袁世凯所在的营务处主要职责是辅佐主帅办理军政和行军布阵、联络将官、监督训练、考核弁兵、审查军纪等业务。他作为一个‘毛’头小伙,又是新官上任,那些油条老兵当然不把他放在眼里。但是袁世凯不在乎,依然办事勤快,任劳任怨,严于律己,不徇情面。
这年‘春’节,营中照例放假三天。那些兵爷们无事可干,就聚在一起海喝豪赌起来。本来都是鲁夫莽汉,又关系到手中不多的银子,几句话不合就争吵起来。这些人都是有家伙的,所以不用大打出手就砰砰乓乓地放开了枪。事情越闹越大,双方各有几十人参加,眼看到了失控的地步。虽然还没有死人,但也有几个挂彩的了。
袁世凯见状,‘欲’上前制止,但思之自己官微言轻,恐不济事,于是灵机一动,便以假传吴长庆的命令控制局势。营中士兵均知袁世凯乃吴长庆亲信,不疑有假,遂停止争斗。袁世凯查明真相后,当场将祸首正法,事件迅速得到平息。事后,袁世凯向吴长庆负荆请罪,吴长庆不仅没有怪罪他,反而对他随机应变的能力大加赞赏。
在致二姐的信中,袁世凯写道:“凡事必认真稽查惩办,尚犹平顺,不过小人耳目不能不怨耳。然不能任劳任怨,安能成大事?故虽吴大叔本家亲故,亦无不怕弟者。我辈年甫二十有四,非先自立足根,安能约束他人?弟赖能服人者,已不荒唐耳。即吴大叔信任我者,亦知我谨慎耳。”
在袁保庆名下,袁世凯有两个姐姐,大姐早嫁,婆家是河南一个姓杨的世家子弟。二姐叫袁让,比袁世凯大两岁,对袁世凯教训最多,疼爱最多,也期望最多。袁世凯外出从军,陈州家里的一切都由袁二姐来打理,全力支持弟弟在外拼搏,以出人头地。因此,在外奔‘波’的袁世凯对二姐自然十分尊敬和感‘激’,并经常给二姐写信,问寒问暖,相当恭顺。
在致二姐的另一封家书中,袁世凯说吴长庆待人“无不忠厚,而与弟相处最好,相待极优,朝夕晤谈,诸‘蒙’赏识,恨无以报知己也”。还说,自己四十两银子的薪水在吴长庆这里已是“第一薪水,无有出乎右者”,且伙食喂养和勤务兵的薪水也由吴长庆开支,自己“能不勉力前进也乎”。(请看下一篇:‘浪’子出头)